EN

UNEP-IEMP 2020年工作成果回顾

  • 2021年01月29日  |  新闻

      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类社会陷入了措手不及的危机境况。在疫情全球蔓延的之初,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就决心以短期的紧急措施和常态化努力双管齐下,在应对这场危机的同时力争实现中心的工作愿景,加强生态系统管理在实现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及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0年大事记

  • 1月6日,EbA报告“Protocol for Implementation of Ecosystem-based Adaptation Interventions in Coastal”发布
  • 2月27日,EbA项目被联合国环境署报告“South-South Cooperation in Action: Stories of Success”报道
  • 3月6日,EbA报告“ALivE – Adaptation, Livelihoods and Ecosystems: User Manual" 中文及俄文版发布
  • 6月5日,张林秀主任在世界环境日出席CERN开发的爱观鸟平台发布会
  • 7月1日,UNEP-IEMP和LI-BIRD联合发布《尼泊尔农村地区可持续生计案例研究报告》
  • 8月17日,由UNEP-IEMP牵头的黄河三角洲白鹤栖息地评估与管理项目在东营启动
  • 9月12日,张林秀主任就南南合作工作成果接受环境署专访
  • 10月31日,张林秀主任出席第21届中国工程学会年会
  • 11月24日,张林秀主任应邀在咸海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国际研讨会做主题演讲
  • 12月2日,由联合国环境署主办,UNEP-IEMP协办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南南合作论坛顺利召开
  • 12月7日,UNEP-IEMP入驻国科大怀柔科学城及雁栖湖办公室揭牌仪式顺利举行
  • 12月19日,《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会暨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在京成功举行
  • 12月30日,UNEP-IEMP与多家联合国驻华机构共同主办《全球环境展望-6》中文版发布仪式

工作亮点

      回顾挑战和机遇并存的2020年,UNEP-IEMP立足自身优势,积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成功开展了一系列范围覆盖全球、区域与国家层面的工作,并在多个相关场合呼吁善用“气候、生态系统和生计”综合途径方法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类生态与生计问题,促进后疫情时代下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 全球层面的政策倡议:合作组织召开食物安全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南南合作论坛

      新冠疫情的流行使本就无法为8亿人提供足够食物的全球粮食系统陷入进一步的危机。目前,全球有30亿人处于高度依赖非健康饮食的生活中。长期来看,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对人类的食物安全构成持续威胁。在此背景下,UNEP-IEMP于2020年12月与联合国环境署内的相关机构及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了“新冠疫情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食物安全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南南合作论坛”。以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在全球发展中国家间建立了广泛的知识、能力及伙伴关系网络,助力食物系统的健康转型。本次论坛成果的宣传与传播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展开,接下来将在2021年的联合国环境峰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国会议和首届联合国食物系统转型峰会等国际高级别会议上进行提交与分享。

UNEP-IEMP协办新冠疫情及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生物多样性南南合作论坛

      2020全年,UNEP-IEMP一直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执行委员会(CBD COP15)办公室保持密切沟通,协调UNEP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团队参与COP15各项活动的事宜。中心通过与执委会共同筹备COP15平行会议和大会边会等多项工作,一方面促进了综合途径方法,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和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方法(EbA)等,在解决生态与发展问题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推动了良好实践经验的分享交流。在该办公室的指导下,2020年12月UNEP-IEMP和南宁市绿种扶贫服务中心(农民种子网络)联合主办了“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开幕式暨《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会”,从学术研究、实践经验的角度揭示了传统农业与社区种子银行对于农业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张林秀主任主持《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会开幕式

2. 区域层面的实践:“气候、生态系统和生计”综合途径方法在非洲地区和亚太地区的应用研究

      在非洲地区,得益于UNEP-IEMP过去几年的工作成果与经验,团队继续承担全球最大修复项目“泛非洲绿色长城项目”在萨赫勒地区的工作。在今年的联合国南南合作日,环境署将该项工作及中心在塞舌尔开展的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性相关工作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南南合作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在赞比西地区,基于CropWatch云平台,团队不断探索运用各种方法促进大数据在农业各部门早期预警中的作用。

UNEP-IEMP承担“泛非洲绿色长城项目”在萨赫勒地区开展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性工作

      在亚洲地区,UNEP-IEMP从团队及紧密合作方的工作成果中,选取汇编了10个关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大背景下实现可持续生计的良好案例,其中来自尼泊尔鲁帕湖流域的案例受到环境署各团队的高度好评。UNEP-IEMP继续发挥国际平台的作用,协调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专业人士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合作工作,成功申请到了五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设立的NSFC-UNEP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获得资助的项目主题包括:(1)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尼泊尔的应用,(2)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东南亚水稻生产风险与环境适应,(3)中南半岛热带森林生物维持机制与规模效应,(4)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以及(5)中亚生态系统监测和数据共享。项目自2021年开始实施,为期5年。

3. 国家层面的技术与能力支持:政策与案例报告的编写及能力建设中心的设立

      UNEP-IEMP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层面的环境状况报告的编写和发布提供了重大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环境状况报告》(2015-2018),将为政府相关部门有关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以“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促进可持续农业和粮食系统(TEEBAgriFood)”项目为纽带,UNEP-IEMP长期与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合作,通过案例研究与政策分析,探索经济发展规划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及方法,以实现利益共赢。

联合国TEEBAgriFood中国项目执行团队赴云南省腾冲市调研

      UNEP-IEMP协调促成了中国山东省东营市政府与UNEP的合作,二者于2020年7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本备忘录确定的目标之一是合作建立南南合作能力建设中心,以支持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UNEP-IEMP团队出席黄河三角洲白鹤栖息地评估与管理项目启动会

出版物成果

      2020年,UNEP-IEMP共发表28篇期刊论文,提交3篇政策简报。此外,还首次发表或发布了14份项目相关报告

团队建设

      2020年,UNEP-IEMP继续通过院国际人才计划、项目聘用、院所聘用等形式,组成了一支高效的国际化队伍。目前,中心的运营部、研究部、项目部共有长期工作人员20余人,本年度在读博士及研究生9人。2020年,UNEP-IEMP团队建设成果如下:

  • 职称晋升:白云丽、王国勤分别晋升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职称。
  • 成员任职:孙明星博士担任《清洁与负责任消费》副主编。
  • 人才培养:龙华平获得博士学位。
  • 成员奖项:博士生曹月明获得“成思危奖学金”和“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硕士研究生多吉班丹获得“成思危奖学金”;博士生李畅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五四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

      2021年,UNEP-IEMP将围绕以下两个目标开展工作:

  • 以气候、生态系统和生计(CEL)综合途径为抓手,加强对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的各项政策的支持。如以生态系统的适应方案 (EbA)为手段,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实现可持续生计。
  • 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和世界范围内其他主要伙伴的合作关系,调动潜在资源,促进与气候变化问题相关的南南合作

      为实现这些目标,UNEP-IEMP将与合作伙伴们一起积极开展以下各项主要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 举行COP15大会的平行活动,如生态文明论坛,科学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论坛,TEEBAgriFood项目的边会活动
  • 开展地区性活动,探讨并促进妇女赋权及领导力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作用
  • 举办2021年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中与性别议题相关的交叉主题会议
  • 执行有关发展中国家利用综合途径研究方法实现气候变化适应和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案例研究
  • 协调NSFC-UNEP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申请工作并参与已获资助项目的研究工作
  • 实施在非洲、大湄公河次区域和东亚/中亚环境脆弱地区进行的,在EbA理念指导下的可持续生计政策研究和示范点建设工作

      2021年将是UNEP-IEMP的关键年,它既是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的元年,也是UNEP-IEMP成立的十周年。站在新旧两个十年的交汇点,UNEP-IEMP整装待发,将继续与合作伙伴携手共进,促进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关CEL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