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简体中文
English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学术讲座
十周年活动
论坛
研讨会
其他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OK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成员参加NSFC-UNEP项目“城市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人畜致病菌的调控及其人类健康风险”2024年度进展论证会
2025年02月27日
|
新闻
2025年2月19日,UNEP-IEMP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和中心成员徐湘博副研究员、李立助理研究员参加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环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的国际(地区)项目"城市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人畜致病菌的调控及其人类健康风险"2024年度进展论证会。 会议由城环所科学技术处处长卢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科研资助部李文聪处长、UNEP-IEMP主任张林秀分别致开幕辞,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主持会议专家论证环节。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唐明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刘玉荣教授、南京林业大学李孝刚教授、北京林业大学郑曦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郑海峰研究员,以及各位项目骨干成员出席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孙新研究员汇报了项目进展及已有研究成果。项目整合了城环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优势资源,联合亚、非、澳、欧等多国科研团队,围绕城市土壤生物多样性对人畜致病菌的调控及人类健康风险展开研究,揭示了城市土壤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此外,项目团队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接待外方专家9人次,出访3人次,显著夯实了国际合作质量。 与会专家对项目进展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国际合作管理、产出形式、进展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肯定了研究成果对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保障城市居民福祉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起的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为本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特别关注并支持在非洲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开展的科技合作与研究。
UNEP-IEMP联合承办首届亚洲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2025年02月26日
|
新闻
2025年2月20日至21日,首届"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亚洲区域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厦门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国际科学理事会"城市健康与福祉计划"共同承办。来自全球31所高校、14个研究机构及21个国际组织的14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路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城市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居民福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议题。UNEP-IEMP通过支持《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目标12的实施,协助地方政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并在亚洲和非洲开展城市生态修复示范项目。张主任呼吁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推动城市绿色转型,并特别指出:"通过科学赋能的多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是解锁城市生物多样性潜力的关键。" 张林秀主任在论坛现场开幕致辞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科学证据需加速转化为政策工具,并通过跨学科协作弥合知识鸿沟。城市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焦点,更是创新解决方案的试验场。此次研讨会为亚洲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注入了新动能,也为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与"联合国方案"。
张林秀主任率团队访问厦门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025年02月26日
|
新闻
应厦门大学吕永龙教授邀请,中心主任张林秀研究员与中心成员徐湘博副研究员、李立博士于2025年2月21日访问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并作题为"加强气候-生态-生计协同,提升农食系统韧性"的学术报告。 张林秀主任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UNEP-IEMP的机构定位、负责执行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态-气候-生计旗舰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UNEP的两大类国际合作项目。此外,张主任以三个最新研究成果为代表,展示了中心近期的研究关注重点:中国农村饮食结构调整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分析及调控策略;亚洲女性赋能对提升作物和饮食多样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提升生计韧性。交流会中,中心访问团队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解答了在项目申请、研究落实、项目成果转化与宣传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双方在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机会。
中心成员赴泰国曼谷开展NSFC-UNEP项目“澜湄流域塑料垃圾治理”启动会议及调研活动
2024年12月24日
|
新闻
2024年12月12日至17日,中心成员赴泰国曼谷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澜湄流域塑料垃圾的陆海迁移规律及其减污降碳治理对策研究"的启动会议,并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调研活动。 12月13日,项目启动会议在曼谷顺利召开,会议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澜湄流域塑料垃圾的迁移规律、污染治理以及减污降碳的有效途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合作模式进行了展望。之后,中心成员深入泰国的社会和企业,对塑料垃圾处理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14日至16日,团队访问了泰国塑料垃圾处理示范基地等处,详细了解了塑料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回收流程。此外,团队还与泰国生态环境部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塑料垃圾治理的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加深了中心成员对澜湄流域塑料垃圾问题的认识,也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中心将积极借鉴泰国在塑料垃圾处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动澜湄流域塑料垃圾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中心将继续加强与澜湄流域六国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塑料垃圾带来的环境挑战,为实现区域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项目骨干访问泰国生态环境部 此外,中心成员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局国家金属和材料技术中心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双方就竹产业在泰国发展和可持续性评价、以竹代塑潜在机遇等方面作深入探讨,以期加强进一步合作。
UNEP-IEMP协办第七届国际生态峰会并承办“基于生态系统方法解决三重地球危机”大会论坛
2024年12月24日
|
新闻
12月14-18日,第七届国际生态峰会(The 7th International EcoSummit 2024)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峰会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拓可持续和理想的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专家学者,举办全体大会和平行论坛共计100余个。与会者共同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流域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服务、渐进式生态修复等关键议题,包括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可持续农业耕作、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利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多个实践案例。UNEP-IEMP作为大会协办方,于12月18日承办"基于生态系统方法解决三大环境挑战"大会论坛。 论坛针对性讨论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复杂关系,并讨论如何增加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EBA)在应对三大环境挑战以及实现2030年议程方面的应用,特别关注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生计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的研究、实践和政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官研究员,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院长周丰教授,竹房子基金会(Bamboo Village Trust)执行主任Arief Rabik,Nature集团高级编辑夏玚博士作为论坛专家参与讨论,论坛由UNEP-IEMP张林秀主任主持。与会专家就EBA在应对三大环境挑战以及实现2030年议程方面的作用及未来EBA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开讨论,张林秀主任在总结中表示EBA实践中需要强化解决方案导向、多数据融合、多区域实践、多利益群体参与、科学服务政策以更好的发挥EBA在应对三大环境挑战以及实现2030年议程方面的作用。 论坛嘉宾合影
张林秀主任出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水-粮-能耦合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进展研讨会
2024年12月23日
|
新闻
2024年12月1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组织召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NSFC-UNEP)"气候变化对澜湄流域水-粮-能耦合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进展研讨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张林秀研究员作为项目外方负责人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项目中方负责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教授主持,世界生态高峰理事会EcoSummit主席李百炼院士、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张知彬院士、Nature期刊高级学术编辑夏玚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吴文良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王彦辉研究员作为特邀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项目各协作单位项目骨干等4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刘俊国教授介绍了项目基本情况,随后四个项目负责人分别进行了汇报,张林秀主任介绍了UNEP-IEMP在澜湄流域开展的工作。与会专家对项目在方案设计与实施、技术操作性、团队分工与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评价,一致认为项目整体风险可控。同时,专家组对未来项目的进展了建设性意见,包括统筹协调各课题之间的联系共同为项目整体目标服务、综合考虑极端生态与环境的挑战、推动项目研究落地等。 张林秀主任介绍UNEP-IEMP在澜湄流域相关工作并对项目提出建议 在专家组的深入论证后,作为项目外方负责人,张林秀主任着重强调了要围绕项目立项之本加强项目宣传、突出双边项目在形成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努力实现科学为政策决策服务的功能,并表达了对项目最终成功的期待。刘俊国教授代表项目团队表示将充分吸收专家组的宝贵意见,细致完善实施方案,确保项目执行的高效与质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受邀分享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工作经验
2024年12月09日
|
新闻
2024年12月6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和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Client Earth)共同举办了中国-欧盟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气候适应的专家研讨会。来自中国和欧洲的多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政策和行动分享经验和知识,以实现气候适应。研讨会还介绍了中国-欧盟环境与绿色经济合作项目的新报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来自欧洲和中国案例的经验》。 UNEP-IEMP在会上分享了与NbS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对新报告的解读。UNEP-IEMP气候变化适应专家TatiroseVijitpan女士介绍了中心通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等方式传播中国NbS的丰富知识和经验,运用技术转让、知识共享等方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她祝贺项目团队发表了新的报告,认为这份报告对NbS从业者、政策决策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UNEP-IEMP主办第三届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农业部长会议的专题讨论会
2024年11月25日
|
新闻
2024年11月19日至22日,第三届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部长会议(AMM3)在中国昆明成功举行。会议由亚洲开发银行(ADB)主办,会议主题为"转型农食系统,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韧性发展",重点讨论了如何策略性转型农食系统,使其更加可持续、富有韧性和包容性。会议聚焦多个主题和跨领域问题,为分享最佳实践、促进多边合作提供了平台。 应亚洲开发银行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在会议期间主办了一场题为"性别与农食系统转型"的专题讨论会。讨论会由UNEP-IEMP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负责人Tatirose Vijitpan女士领衔组织策划。考虑到包容性是农食系统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次会议旨在展示性别平等和女性赋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农食系统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应对社会经济、环境挑战(包括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多位受邀专家围绕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性别战略、老挝农业性别政策、越南女性农民的金融机制、中国云南和广西少数民族女性赋能以及性别包容的气候友好型农业商业模式等主题做了分享。最后的观众互动环节就推广分享的案例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参加专题讨论会的嘉宾合影 除了性别专题讨论会外,UNEP-IEMP还参与了AMM3的"发展伙伴对话"环节,介绍了UNEP-IEMP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气候、生态系统、生计,与农业相关的工作,向其他伙伴和机构发出了合作邀请。
UNEP-IEMP应邀参加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讨会
2024年11月11日
|
新闻
2024年11月6-7日,UNEP-IEMP应邀出席于云南西双版纳举办的"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XTBG)主办,为东南亚地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研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项目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新的伙伴网络的建立。 UNEP-IEMP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协调员Tatirose Vijitpan女士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做题为"对可持续生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管理"的报告,强调了可持续生计和生态系统管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动员当地社区共同参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对于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全社会参与也至关重要。 Vijitpan女士借此机会与由XTBG负责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重大合作项目"基于中国西南部至中南半岛森林梯度的土壤养分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尺度效应"的团队就项目进展、与泰国等外方合作伙伴的工作进行了交流。 西双版纳植物园NSFC-UNEP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团队合影 会上,与会各方就在未来继续交流信息、拓展合作机会等达成共识。
“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背景下的流域管理”在线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11月05日
|
新闻
2024年10月30-31日,德国联邦自然保护署(BfN)、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RA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联合举办了"第三届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背景下的流域管理青年研究者研讨会——加强科学与政策的互动"。研讨会旨在探讨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的挑战,如何促进流域管理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合作,尤其是年轻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来自中国、德国的研究人员及其亚洲、欧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伙伴在线参会。 中心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了科学在支持各国政府和各利益相关方采取有效行动应对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在内的三重地球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如科学对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的作用。UNEP-IEMP持续促进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和三多方合作,也将继续与BfN和CRAES的合作,共同组织这一重要的系列研讨会。 研讨会包括四场专题介绍会:大江大河的生态保护和恢复,预测气候变化对主要河流流域的影响,全流域评估、监测和评价,以及科学推介与科普宣传。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年轻和资深研究人员分享交流他们在流域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功的做法,以适应气候变化、减缓随之而来的风险,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与会者在世界咖啡屋(World Café)等处,深入讨论了研究差距、需求、科学与政策的接口、合作、沟通等问题。 会后,主办方将集结参会各方观点,发表一份(政策)简报,作为本次会议的关键成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