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简体中文
English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学术讲座
十周年活动
论坛
研讨会
其他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OK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UNEP-IEMP联合协办CBD COP16“面向‘昆蒙框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与监测技术”边会
2024年10月28日
|
新闻
2024年10月22日,CBD COP16"面向‘昆蒙框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与监测技术"边会在哥伦比亚卡利举行。本次边会由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等协办。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边会并致开幕辞,强调强化国际交流协作,特别要给予欠发达国家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方面的支持;已开展遥感交流的国家应当为欠发达国家提供人员培训以及资源调动等相关技术支持。 UNEP-IEMP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出席了本次边会,聆听并点评了"‘昆蒙框架’中3030目标、可持续利用和资源调动的实现"的报告及系列演讲。张林秀主任在点评中提到,创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对于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30×30"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在这方面堪称全球范例,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在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30×30"目标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进行科学评估能够为各国政府及所有利益相关方采取有效行动提供有力依据。在此过程中,科技的支持不可或缺,科学能够为政策决策提供工具、数据、信息和知识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人与自然系统之间的联系。此外,张林秀主任提到,UNEP-IEMP与非洲、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伙伴所开展的研究和取得的证据表明,社区主导的行动和当地的做法能够为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管理做出积极贡献。"高科技"应进行定制化设计,以满足当地居民和社区的需求,同时对其能力建设的支持也至关重要。 本次边会寄语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早期预警和评估司访问UNEP-IEMP
2024年10月25日
|
新闻
2024年10月18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早期预警与评估司(Early Warning and Assessment Division, EWAD)司长、IEMP创始主任刘健博士与环境预警协调员任全英女士应邀到访UNEP-IEMP,与中心成员就环境早期预警(EW4E)计划进行了探讨。 任全英女士概括介绍了EW4E计划,强调EW4E是为了补充"对所有的早期预警(EW4All)"而设立的,该计划由联合国秘书长于2022年发起,专注于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灾害。鉴于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和废弃物引发的危机也需要早期预警,EW4E于2024年2月在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UNEA-6)上启动。由UNEP领导的EW4E的旨在保护所有发展中国家,并与EW4ALL一起,将来自三重地球危机的灾害风险降至最低。EW4E提供的服务包括:(1)监测、数据收集和处理、数据分析;(2)人工智能支持的城市和国家早期预警服务;(3)多媒体广播、快速响应和决策系统。之后,与会者就AI在其中的积极作用、UNEP与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合作、成员国的机遇,以及中心可能在其中的贡献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同一个地球网络代表团访问UNEP-IEMP探讨合作机会
2024年10月17日
|
新闻
2024年10月16日,同一个地球网络(One Planet Networ, OPN)主任豪尔赫·拉古纳·塞利斯先生(Mr. Jorge Laguna Celis)和助手张攸宜女士应邀到访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 UNEP-IEMP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向来访者简要介绍了中心的工作与特色,特别展示了中心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延伸落地机构,以气候、生态和生计的综合途径为理念,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展的一系列南南合作工作。Mr. Celis介绍了《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十年方案框架》(10YFP)这一在里约+20会议上达成的国际承诺,其所在的OPN正是为促进该承诺的实现而成立的。该网络是一个多利益相关方的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通过公共采购、建筑与建设、旅游、食品系统、消费者信息,以及生活方式和教育六个项目产生综合影响,是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2号目标的主要实施机制。 双方在座谈会上分享了相关讯息,分别表达了期望合作的领域,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UNEP的双边资助项目、NSFC的SDIC项目、UNEP-IEMP参与OPN2025论坛、合作完成有关绿色能源发展与利用的环境署出版物,以及循环经济等,并探讨了可行的合作机制。双方约定将就以上领域进行深入沟通,并加速合作落地。 参会代表合影
UNEP-IEMP共同主办第五届国际三角洲论坛
2024年10月08日
|
新闻
2024年9月26日至27日,第五届国际三角洲论坛在山东省东营市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中国地理学会牵头主办,以"生态·农业·科技"为题,开展学术交流与成果分享,促进国际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此次论坛活动包括开幕式、主旨及特邀报告、四个分论坛,及现场调研。东营市委书记杨国强出席开幕式,山东省及东营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主办单位和相关负责人等参会。作为论坛主办方代表之一,UNEP-IEMP张林秀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做题为"加强气候-生态-生计协同,提升农食系统韧性"的主旨报告。UNEP-IEMP研究组参加了论坛及相关活动。 张林秀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 此次论坛发布了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科技成果,提出了建立国际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经验互惠交流机制的倡议,并为自然资源部黄河入海口陆海交互作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研平台揭牌。自2019年以来,UNEP-IEMP持续与合作方共同主办国际三角洲论坛,为推动国际三角洲地区合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中心成员代表参加“地标生境(GIES)”技术助力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2024年09月25日
|
新闻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区域组织委员会扩大会议及"地标生境(GIES)"技术助力特色农产品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举办,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国际科学数据技术委员会(CODATA)、世界数据系统(WDS)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心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孙明星博士应邀参会。 9月13日,张林秀主任出席了"一国一品地标生境"框架(OCOP GIES Framework)讨论和发布环节,并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作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唯一设立于发展中国家、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中心,乐于支持该框架下的相关工作。9月21日,孙明星博士做了题为"Nexus Approaches for Tackling Triple Planetary Crisis &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al System"的报告,介绍了UNEP-IEMP的基本情况和相关工作,特别是生态-气候-生计旗舰计划(CEL, Climate-Ecosystems-Livelihoods)的框架,以及采用综合途径与方法应对农食系统挑战的案例。与会者对UNEP-IEMP的全球合作网络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会议期间,张林秀主任与孙明星博士与各国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各方均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期望。
【CEL讲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要义与治理机制
2024年09月23日
|
新闻
2024年9月20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石敏俊教授应邀到访UNEP-IEMP,并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要义与治理机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中心及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环境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四十余人参与交流。 石敏俊教授分别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脉络"、"核心要义"、"实践模式"和"治理机制"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讲解,分享了自己的思考,强调了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与保护并重、经济价值与政策保障并行的重要性。之后的讨论环节,石教授与参会者从理论思辨、工作经验、日常观察等方面,就"生态产品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本次学术讲座促进了参会则对生态产品价值及相关问题的新思考与认识,拓展了学术视野,启发了众人的创新思维,拓展了中心已有的合作网络。
中心研究生参加第八届“三农论坛”并获论文提名
2024年09月10日
|
新闻
2024年9月7日,中心博士研究生宣智翀、硕士研究生许悦参加第八届"三农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重点探讨如何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宣智翀就"电子商务发展与农村居民膳食质量——基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汇报,文章分析了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饮食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获得了本次论坛的论文提名。许悦汇报了论文"全要素生产率与作物种植碳排放:基于中国农村固定观察数据的证据",实证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对作物种植碳排放的影响,并讨论其影响机制。 第八届"三农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当前"三农"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探索,更为未来相关工作的推进搭建了交流平台,凝聚了共识。中心将继续深化、拓展与各界的合作,尝试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治理"等维度纳入"三农"研究与实践,力争为"三农"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适应司主任访问UNEP-IEMP
2024年09月05日
|
新闻
2024年9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适应司司长Youssef Nassef与陈语女士到访UNEP-IEMP,就全球气候变化适应策略问题进行座谈。 会上,Youssef Nassef主要分享了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CBDR)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责任划分所面临的持续挑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仍然存在模糊性。此外,预计到2030年,气候适应的需求将达到每年1000亿美元,而目前的全球资金仅为20亿美元,缺口较大。人们希望创新性的融资机制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适应资金需求。 Nassef主任还着重介绍了"损失与损害基金"创建的意义。当前全球气候形势日益严峻、气候灾害频繁发生,各国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挑战。希冀通过基金的设立,帮助各国在遭受气候灾害后能够尽快恢复。尽管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基金面临着诸多阻力,比如资金筹集困难、各国利益协调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标志着全球在应对气候灾害后的恢复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这一步不仅为受灾国家带来了希望,也为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UNEP-IEMP分享了中心对于平衡气候影响的预防性和反应性措施的深刻见解与行动。战略规划、风险预警与回避以及包括保险在内的各类金融工具等方式,都能够切实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张林秀主任还着重强调了自下而上行动的重大意义,加强政府政策与激励机制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够有效加速气候适应工作的推进。 围绕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双方还探讨了UNEP-IEMP如何进一步为全球适应战略做出贡献,特别是为面临紧迫气候挑战的脆弱地区提供支持。
IGAD代表团访问UNEP-IEMP
2024年09月04日
|
新闻
2024年9月3日,政府间发展组织气候适应与环境保护卓越中心(IGAD-CAEP)主任Gamal Hassan先生和政府间发展组织(IGAD)财务与行政总监 Josephat Onyari先生到访UNEP-IEMP。双方就未来合作的方向与途径展开深入交流。 张林秀主任对Gamal Hassan先生和Josephat Onyari先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在会谈中,张林秀主任介绍了UNEP-IEMP的十年战略,即UNEP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中心在非洲的相关工作,及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地区的强大合作网络和科学支持系统,强调了南南合作对于中非的重要意义。张主任表示,UNEP-IEMP将充分借鉴中国在生态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从多维度、多领域的视角出发,全面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中心期待未来能够与IGAD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双方的合作成果,为全球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 Onyari先生指出,IGAD长期以来一直将工作重心置于东非国家的气候变化应对、和平与发展,环境保护等事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前东非地区频繁遭受洪水、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这些正是IGAD未来的工作重点。Hassan先生表示IGAD-CAEP与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苏丹和乌干达这八个成员国持续开展气候风险管理、政策宣传和环境管理工作。他表示非常有兴趣与UNEP-IEMP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进一步拓展中非之间的南南合作。 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合作领域包括加强气候风险预警、合作机构之间的能力建设、学生交换项目,以及分享生态恢复、适应气候变化和生计改善等方面的最佳措施。双方承诺将进一步细化、落实合作机会,共同致力于提升东非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中心成员应邀参加2024年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并获优秀论文奖
2024年08月27日
|
新闻
2023年8月22至23日,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成功召开。本次年会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举办了主题专场、征文报告、优秀论文报告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包括知名专家学者在内的600余人参会。 中心6名师生参会,并参与专场组织、论文点评、口头报告等多个环节。8月22日下午,白云丽副研究员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张同龙教授合作主持了共同组织的专场"农村劳动力就业",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纪月清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王卫东副教授担任点评专家。该专场共有5篇论文报告,中心研究生丘宇童就"农民合作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进行了汇报,评估了农民合作社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讨论了影响机制。该专场吸引了30多位学者参加。白云丽副研究员还受邀在"可持续食物消费"专场担任论文点评专家。 此外,中心博士生马劭越作题为"寓教于乐:使用短视频软件能够改善家庭食物消费吗?来自中国的证据"的报告,该研究评估了短视频使用是否会促进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转型及其影响机制。中心博士生曾宣烨就"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了吗?——来自2004-2022年期间中国5省100村2000户的证据"进行了汇报,该研究评估了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政策的实施年限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的影响,并分析该政策得以发挥作用的最低实施年限,该文章获得了年会优秀论文奖。中心研究生吴姣姣作题为"极端天气对农村居民时间配置的影响"的报告,该研究分析了四种常见的极端天气对农村居民整体时间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其经济意义。中心实习生周子易就"全要素生产率与作物种植碳排放强度:基于中国农村固定观察数据的证据"进行了汇报。 本次会议期间,中心师生与来自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共同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达成了初步的合作研究意向,进一步加强了中心的科研合作网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