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2年12月22日|新闻
2022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欧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RAES)和资本联盟联合主办的"认识自然、管理自然,促进农业和食物系统转型"边会,在蒙特利尔成功举办。边会强调了有利于自然的经济政策对于实现农食系统转型至关重要,并呼吁加强将自然的价值纳入2020年后的决策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代表均表示支持在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中加强对自然对人类贡献的认识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和有弹性的农业食品系统。 "农业和食物系统的转型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衡量,我们应认识到影响农业和食品系统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决策的真正价值及其成本。"联合国环境署生物多样性和土地部门主管多琳·罗宾逊表示。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COP15会议主席黄润秋先生在欢迎致词中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和衡量不足是导致生物多样性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提到了中国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中国从早期就参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项目。"在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对TEEB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局限于在账面上计算天文数字般的区域生态价值。期待UNEP能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建议,以在具体领域、具体场景中运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的理念与方法,使得社会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更友好。"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致欢迎词 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品质部自然与氮政策部长克里斯蒂安·范德沃尔指出,即使是像荷兰这样拥有很高效的农业系统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是一项挑战,因此推动向更有韧性的食物系统转型非常有必要。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认为,要"通过更系统、全面和科学地核算农业活动对自然带来的成本和效益,促进农业和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退化的景观"。 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绿色外交与多边主义部门主管阿斯特丽德·施梅克还介绍了欧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诸多倡议,指出转型应该涉及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个体,并特别强调要认识到女性和少数族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围绕如何从经济角度推动有利于自然的政策来实现食物系统转型,并将之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保持一致,来自政府、国际组织、学术界、商界和民间社会的代表进行了生动的讨论和互动,包括对衡量标准和框架的需求,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与会代表普遍认同农食系统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计的维持有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核算对农食系统活动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及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会议现场 边会吸引了100余人现场参加,另有更多观众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会议。
2022年12月22日|新闻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12日,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国发展署(UNDP)、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以下简称"中心")、宜可城(ICLEI)、生态环境健康期刊(EEH)等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边会在中国角成功举办。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副执行秘书大卫·库珀、EEH期刊主编任洪强院士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博士发表了题为《加强科学家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多层次合作》("Enhance multi-level cooperation between scientists communities and NGO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的主旨报告,指出"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应被视为一个耦合系统,各方应当积极运用综合的途径与方法实现多重利益,利用"气候、生态、生计"的相互作用促进多方协同发展,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生态恢复并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应当充分利用《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窗口期加强多学科、跨部门研究,并结合各利益攸关方的力量,积极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此外,增强妇女赋能和促进性别平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也是消除贫困和饥饿、改善教育和健康、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问题和其他目标的核心。 参会嘉宾合影
2022年12月22日|新闻
2022年12月11日至12日,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平行活动——第五届科学论坛在蒙特利尔成功举办。论坛旨在为科学家、决策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提供平台,就科学、技术和创新如何推动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议题一"科学界在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作用"由UNEP-IEMP牵头组织,UNEP-IEMP主任张林秀博士担任议题活动的主持人并发表了题为"加强科学家、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多方合作"的演讲。 张林秀主任指出,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多重挑战,气候韧性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之一,而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需要将气候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视为耦合系统。通过分享来自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和中国的农村地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生计的案例,进一步强调了妇女赋能和促进性别平等、采用综合路径并通过跨部门和跨学科的方式凝聚各方努力、社区与私营部门参与、传统智慧和现代科学的结合,等方面在促进气候韧性方面的重要性。 论坛现场 在议题一的研讨中,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从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湿地、海洋)和粮食安全等多个角度讨论以科技合作和创新实现发展转型的最佳做法。议题的成果促进了决策的制定、监督并评估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并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和公众参与机制提供科学指导,以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突出贡献。来自缔约方大会的谈判代表和科学家,蒙特利尔地区的学生,以及缔约方大会的其他与会者,共计300余人现场参会,另有1930人次在线参会。 论坛嘉宾合影
2022年11月30日|新闻
11月6日至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成功举办。2022年11月12日,由农民种子网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以下简称"中心")、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和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基金会在中国角共同主办的"以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边会,向全世界介绍社区、科学、企业和NGO多方如何参与和助力中国小农适应气候变化。 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博士在边会上致辞。她表示生物多样性为小农提供了抵御风险和不断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但还需要采取集体和变革性的行动,建立更加有韧性的农业粮食系统。UNEP-IEMP一直积极鼓励跨部门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并重点聚焦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张主任表示,本次会议以开放的和包容的形式进行,跨越了机构和学科的界限。希望大家展示交流实践经验和创新举措,并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大家通过参与此次活动都能学到新知识,助力采取更多的行动。 张林秀主任致辞 UNEP-IEMP研究人员、农民种子网络发起人宋一青博士做了题为《从COP27至COP15:以小农户、科学界与社会组织的联合行动促进适应性,实现可持续发展》("From COP27 to COP15: Bridging Community, Science and Policy through Joint Actions of Smallholder Communities, Scienc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for Adap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的主旨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的作用不同,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措施也非常多元,但小农户作为中国农业的基本主体并且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主体也应得到强调,特别是得到政策上的认可和支持。她指出,很多农村社区在疫情期间并未遭受严重影响,原因在于当地的生态文化系统和种子系统仍然在发挥作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和农户的生计。 宋一青博士做边会主旨报告 本次边会以线上和线下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来自国际组织、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等8位嘉宾,通过主旨报告、对话交流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建言献策。 除了本边会之外,宋一青博士还在15日参加了由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主办的"气候行动与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中的企业、金融界与政府参与"边会(Engaging business, finance and government in climate action and solutions for biodiversity),在16日参加了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IED)主办的"自然——作为本地主导的适应性原则的核心"边会(Putting nature at the heart of the Principles for Locally Led Adaptation)。
2022年11月14日|新闻
2022年10月24日至27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信托基金(第二阶段)资助项目"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以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计可持续性"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在项目试点地点——暹罗省金边库伦国家公园组织了行动式学习活动。活动旨在厘清项目干预措施改善当地生计、并实现可持续景观管理的有效方式。在Edmund Barrow(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的带领下,活动首日学习小组与柬埔寨环境部的项目小组完成了有关"规划"的学习,后续两日来自项目试点干预受益方的四个社区保护区加入了活动,最后一日项目小组和暹粒省环境厅做了有关项目的总结与反思。来自UNEP-IEMP的项目协调人Tatirose Vijitpan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参与者72人(其中女性40人),活动收集了社区对项目干预措施的各类反馈。总的来说,大家认为迄今为止实施的干预措施(如,在腰果种植园中间种黑姜;用竹林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计改善;散养鸡;有机蔬菜种植)非常有帮助,且仍在实施这些干预。同时,仍需要一些更实用的知识。例如,一些黑姜种植地应位于斜坡或丘陵上,以避免因雨水过多,导致土壤下的黑姜腐烂。社区也充分意识到项目干预措施在改善生计和生态系统管理方面所带来的好处。此外,这些干预措施也因为解决了腰果种植园土地扩张需求与国家公园土地保护政策间的矛盾,而广受欢迎。因此,这些干预措施是有价值的生计改善的替代方案,也有助于防止因农业扩张而砍伐森林(特别是当地的腰果种植园土地扩张问题)。社区还提出了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占了参加活动人数的大多数,且在整个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图1 社区工作坊现场 图2 腰果间种黑姜项目点 此次活动的结果将成为项目其他知识产品产出的基础,特别是由UNEP主导的"地方和综合景观管理层面的监测、评估和学习(MEL)及行动式学习"的产出基础。
2022年11月11日|新闻
2022年11月10日,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在山东省东营市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由山东省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主题是"江河奔海·共向未来",旨在推动世界入海口城市交流互鉴与合作发展。 大会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及五个平行论坛,其中开幕式和主论坛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山东省及东营市政府主要领导、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主办单位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等参加。 联合国环境署生态司司长苏珊·加德纳代表环境署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入海口就像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尽管具有重要性,它们也处在全球三重环境危机的前沿,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环境污染。为此,她建议支持全球性措施来结束塑料污染、尽快通过《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全球框架》、激励公共和私人的蓝色金融,以确保从源头到海洋的经济循环及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充分投资。 苏珊·加德纳在开幕式上致辞 此次大会发布了有关研究成果、合作项目,宣布了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东营倡议,启动了世界入海口城市伙伴计划。作为大会的联合承办方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张林秀主任及其团队线上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及相关论坛活动。
2022年11月01日|新闻
2022年10月25日-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环境署(NSFC-UNEP)共同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全球生物质资源可持续性及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机制研究"项目年度进展交流会暨生物质资源经济可持续性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项目外方负责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张林秀主任、项目中方负责人复旦大学王玉涛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明星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王成栋副教授及项目团队有关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1 研讨会现场 会上王玉涛教授就交流项目阶段性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整体汇报,强调了发展循环生物质经济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项目组成员分别就开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张林秀主任对过去两年的项目进展与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下一阶段项目推进方案与实施重点提出了指导意见与建议,强调了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海洋污染等国际热点问题的关注。与会人员围绕"生物质资源经济可持续性"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落实"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生物基经济",推动全生命周期思想助力碳中和,促进气候变化治理等SDGs目标的实现。 图2 参会人员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 会议举办期间组织参会有关人员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调研,并与复旦大学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重点了解了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等相关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2022年10月20日|新闻
2022年09月30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