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5年08月18日|新闻
为大力推进肯尼亚可持续竹农复合业发展,UNEP-IEMP团队联合中国投资方及媒体代表,于7月下旬至8月初在肯尼亚开展了一系列高层次政策磋商和实地考察活动。作为"中肯竹材技术转让"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团队对当地对发展竹子产业的条件、目标与期待,增进双方对于合作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亦将进一步推动了竹子产业肯尼亚生态修复、经济增长和气候韧性社会建设中的应用。 团队首先应邀与肯尼亚环境、气候变化和林业内阁秘书德博拉·姆隆戈·巴拉萨博士等会晤,双方重点探讨如何借助中国技术推动肯尼亚竹产业的发展。巴拉萨博士强调竹材具有多重优势:既能修复退化土地,又能通过碳封存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还能为女性和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并应用于可持续产品的工业开发。她对深化中肯竹产业合作表示欢迎,特别指出即将推出的《肯尼亚国家竹业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2025-2035)》将成为合作的重要推动力。 代表团与肯尼亚环境、气候变化和林业部代表举行会议 在与肯尼亚野生动物管理局(KWS)的会谈中,各方探讨了通过设置竹子缓冲区和增强食物供应来减少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恢复国家公园的脆弱生态系统,并让当地社区参与保护工作,从而支持肯尼亚的150亿棵树倡议,该倡议亦是KWS战略计划(2024-2028)的主要内容之一。 紧接着,代表团赴布西亚县开展了实地考察工作。农户们分享了扩大生产规模面临的挑战,中方代表团特别是商务代表与当地竹农等相关利益方深入探讨了成熟竹材资源的开发潜力及潜在投资机遇,各方都表达了通过合作实现发展愿景的期待。与会者还共同评估了恩佐亚河流域的竹林河岸修复工程,认可了这一模式在防治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方面的有效性,并就该创新模式的全国推广达成共识。 为探索沿海竹林种植的潜力,代表团实地考察了位于蒙巴萨的丘陵海岸的竹农林业试点项目。该项目展示了快速生长的竹子在一年时间内如何稳定沿海山坡、防止水土流失,并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免受沉积物侵蚀。该措施证明了竹子在有效增强脆弱沿海地区气候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 蒙巴萨竹农林业示范区助力沿海红树林恢复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团队记录了中心的"中肯竹材技术转让"项目故事和成果。该纪录片计划在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大会期间首次亮相,传播中肯两国科学家、政府机构、当地社区、私营部门等在运用竹子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经在地实验证实有效的生态修复模式、投资者日益增长的投资兴趣的共同推动下,肯尼亚竹产业蓄势待发,必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共赢。 项目负责人接受纪录片团队采访
2025年07月14日|新闻
2025年7月1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成功举行第十六期"气候-生态-生计"学术讲座。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农业、食品与资源经济系教授、美国农业与应用经济学会(AAEA)会士、Food Policy联合主编Holly Wang教授作了题为"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Cell-Cultivated Salmon: An Application of Clock-Proxy Auction using Real Products"的学术报告。讲座由中心主任张林秀研究员主持。来自中心及地理资源所其他研究组的20余位教师和学生参加。 本次讲座以三文鱼为例聚焦消费者对细胞培育肉的支付意愿。Holly Wang教授指出,过度消费动物蛋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和动物福利等现实问题,推动了细胞培育肉类技术的发展;然而,目前该技术面临生产成本高、市场接受低的挑战。通过回顾已有采用拍卖方法研究消费者支付意愿的文献,Holly Wang教授总结了采用Clock-Proxy拍卖方法,评估消费者对真实的细胞培育三文鱼产品支付意愿的必要性、创新性和学术贡献。在实验设计环节,Holly Wang教授详细解释了Clock-Proxy拍卖两个阶段的设计细节、样本选取、细胞培育肉信息干预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信息干预显著提高了消费者对细胞培育三文鱼的支付意愿(如对高端菜肴的WTP提升15-20美元),但基于真实产品的拍卖方法得出的支付意愿低于假设产品的拍卖方法得出的支付意愿,表明已有研究中存在"假设偏差"。此外,信息干预对多件组合产品的支付意愿影响更大。这些结果强调了基于真实产品的拍卖实验方法在政策制定中的价值。 在讨论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结果的稳健性、样本代表性、拍卖机制的应用限制以及结果的政策含义等方面,从经济学、食品科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等多学科角度与Holly Wang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细胞培育肉作为可持续食品转型的关键领域,是推动减少碳排放和动物福利的重要议题。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加深了中心师生对新兴食品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的理解,并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搭建了桥梁。
2025年07月10日|新闻
6月30日,中心"通过生态系统恢复提升生计并应对气候变化: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项目组在肯尼亚恩佐亚河流域布尼亚拉地区完成了中期检查工作。项目的各类利益相关方共同考察了项目进展情况,交流了相关工作经验,并就如何解决实现项目目标所面临的问题做了深入讨论。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同期对项目在当地的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恩佐亚河流域下游肯尼亚受洪水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项目在当地建设了以竹子为中心的农林复合系统,以期加强区域的洪水调节能力,稳定河岸,并改善居民生计。项目栽种了总长度约3公里的多种竹子,以及香根草、田菁和其他作物,尝试将废弃的河岸土地转变为弹性生态系统,使其成为粮食供应、工业发展和居民生计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建造更多的示范竹屋、栽培建立社区级苗圃和共享编织技术,赋能社区承担生态修复工作,以建设一个具有气候适应力的未来。此外,通过知识和技术转让,以及对450余人的能力建设工作,项目组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和肯尼亚之间的南南合作成果。 项目区域里种植了多类型竹子及其他作物 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通过其中非联合研究中心(SAJOREC)国际合作平台提供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合作伙伴关系(UNEP-IEMP)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并邀请多家机构参与其中。
2025年06月24日|新闻
2025年6月18日,"中泰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竹加工及产品应用的技术与创新转移"研讨会在泰国曼谷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泰国国家金属和材料技术中心(MTEC)、国家科技发展局(NSTDA)、区域开发项目管理办(PMU A),以及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常务秘书办公室(MHESI)共同主办,是"2025泰国研究博览会"的活动之一。为纪念中泰建交50周年,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两国的顶尖专家、地方合作伙伴(如省级农民理事会和高校)以及企业家代表,共同探讨构建高效技术生态系统以提升竹产业经济价值,并为两国未来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MTEC与南京林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就环保型竹基建材的研发与技术转移开展合作。 活动组织方合影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协调人Taitrose Vijitpan女士应邀出席本次活动,并在"构建技术生态系统,释放合作潜能促进社区繁荣"的平行讨论中做嘉宾发言,分享了中心在推动中国与各国在竹资源利用合作中的经验,强调需重视竹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在地相关方的惠益分享,保护生态环境并促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尤其应认识到提升当地农户和企业的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在营造竹资源利用有利环境中的关键作用。作为中泰中竹项目合作的推动者,UNEP-IEMP对于能够见证双方合作的发展历程与可期未来,并参与其中,深感荣幸。 研讨会平行讨论活动
2025年06月12日|新闻
2025年5月20-22日,第三届国际农业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联合农民种子网络、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及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联盟(东亚办事处)共同主办了"活态农业生物多样性:加强多元利益主体的伙伴关系,支持基于社区的粮食系统转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综合行动"边会。边会吸引了亚洲、欧洲、南美洲多个国家的40余位代表参加。 基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与机构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成果,报告嘉宾分别从全球种子库发展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国内社区参与式育种对生多保护的实践意义、东南亚活态农业生物多样性实践、探索国内区域保护措施与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联,以及尼泊尔社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这五方面,介绍了各利益相关方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的工作,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教训。其后小组讨论环节,围绕着"农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话题,欧洲大学的学者、亚洲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国内少数民族农民代表、企业家等齐聚一堂,从各自的工作与生活经历出发,阐述了各自的思考与期待。中心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在结束致辞中首先感谢了所有发言嘉宾,其发言涵盖范围既有侧重于小尺度的地方的,也有着眼于区域甚或全球的,包含系统、社区、多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不同利益相关方等多类型主体,内容精彩引人入胜。最后,张主任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她的观察:其一,对于如何成功地将社区经验提升到国家政策法规的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为强大的伙伴关系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二,所讨论的倡议、行动和解决方案都是贡献于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的,但是如何让地方工作与国家和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立直接的联系,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其三,为更好的实现活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更加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更广泛的伙伴关系,包括农民、社区、行动者、科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以及更丰富的农业系统层面的知识,如水资源、土壤、化肥、农药、畜牧业以及其它产业链的元素等,至关重要。 边会嘉宾合影 大会期间,中心团队积极参与了多场分会报告、边会报告与圆桌讨论等活动,介绍了中心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方法倡议、国际合作、相关方能力培训、支持社区实践等方面的工作,与国内外参会者做了深入的交流与互动,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并拓展了潜在的合作网络。
2025年06月09日|新闻
2025年6月3-5日,"2025中澳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和澳大利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GSNRR, CA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关系(UNEP-IEMP)共同承办,中心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和澳大利亚查尔斯·达尔文大学的艾伦·安德森教授担任联合主席。两国近20所机构的5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旨在促进中澳两国科学家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学合作。本次研讨会为中澳两国科学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最佳实践,探索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制定与行动的创新方法提供了平台,以应对中澳两国所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退化的严峻挑战。研讨会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展示工作成果、参与跨学科对话并建立有意义的科学伙伴关系的机会。 参会嘉宾合影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所长孙福宝研究员主持了开幕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长切纳帕蒂∙贾格迪什(Chennupati Jagadish)院士,与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工业、科学与资源参赞蒂莫西·西尔(Timothy Sill)先生分别致欢迎辞,强调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合作研究、分享研究成果对于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的重要性。 参会嘉宾围绕陆地生物群落、淡水生物群落、海洋生物群落和气候变化等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与积极的讨论互动。在最后的联合研究与政策建议的圆桌讨论中,与会者就未来中澳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优先合作研究事项等议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 张林秀研究员与Alan Adersen教授共同主持了圆桌讨论活动 在研讨会的闭幕致辞中,张林秀研究员称此次活动是一场真正的科学知识交流盛宴,感谢了所有参会者的热切交流,期待各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并对会议主办方给予UNEP-IEMP承办此次活动提供的支持表达了感谢。 会议报道亦可见: 2025年中国—澳大利亚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
2025年04月28日|新闻
2025年4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关系(UNEP-IEMP)与肯尼亚政府机构、社区组织和学术机构合作,在布西亚县启动了一项开创性任务。该倡议聚焦于竹子农林业、河岸修复和气候适应型房屋,以解决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并支持当地社区的发展。 项目计划采用以竹子农林业为核心的综合生态修复方法修复恩佐亚河沿岸25公顷的河岸土地,具体修复地点采纳社区推荐,定在了因维多利亚湖盆地频繁洪水而废弃50年的土地上。在本季长雨期,沿3公里河岸种植了三种竹子(普通竹、龙竹和巨龙竹)以及香根草和苏丹草,以抵御洪水、稳定河岸状态并减少土壤侵蚀。在竹林间还间作玉米、豆类和蔬菜等作物,以提供食物等方式激励居民积极参与。 社区居民参与恩佐亚河(Nzoai River)河岸修复工作:竹子种植 该竹子农林业倡议不仅通过密集的地下根系和地上冠层构建沿河生态绿带,还改善了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食物、饲料、建筑和茅草材料、药用植物及净化水源等。社区正在测试这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洪水区短期和长期效益的方法。 社区居民参与恩佐亚河(Nzoia River)河岸修复工作:香根草种植 此外,作为该倡议的综合组成部分,能力建设至关重要。4月3日至5日举办了两场技术转移和培训活动,内容包括可持续竹子种植与加工、实施竹子农林业的方法、竹子繁殖及可持续竹林管理。约100位社区成员参与培训并从中受益。 竹子繁殖培训 该倡议还推动了竹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气候适应型房屋,以促进竹子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去年12月,在伦古加小学建成了一座气候适应型竹屋样板房,包括人居署、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IGAD)、肯尼亚红十字会等潜在合作伙伴前来参观,并讨论其作为肯尼亚及周边地区季节性洪水难民庇护所的扩展潜力。 利益相关方参观伦古加(Runguga)小学竹屋 该倡议由中国科学院通过其位于内罗毕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支持,项目名为"通过生态系统修复改善社区生计和应对气候变化:中肯竹业技术转让合作"。此次实地任务由肯尼亚野生动物研究与培训研究所、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气候适应与环境保护卓越中心(IGAD CAEP)、人居署、布西亚政府、贾拉莫吉·奥金加·奥丁加科技大学(JOOUST)、水资源用户协会及当地社区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