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与自然协同合作,建设一个更坚韧的世界以应对新冠危机:来自中国农村社区的启示

  • 2020年08月25日  |  故事

新冠危机表明,人的健康和未来的命运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正当全球领导人呼吁通过“关爱自然”保护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之际,中国的农民种子网络与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以下简称UNEP-IEMP)合作,整理了中国14个农村社区的故事,展示农民与大自然合作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新冠大流行和气候变化危机,并从中得以恢复。

省/直辖市

县/区

村/农场

内蒙古

敖汉

恒沟子

北京

顺义

分享收获农场

河北

张家口

一墩青生态农场

邯郸

王金庄

青海

互助

保家

江苏

昆山

悦丰岛有机农场

云南

玉龙

石头城村

宁蒗

拉伯村

宁蒗

油米村

广西

马山

古寨村

横县

三叉村

武鸣区都安

弄律屯

隆安

更丹屯

扶绥

渠南屯

14个农村社区名单

在农民种子网络和UNEP-IEMP的共同支持下,14个社区的村民利用传统知识,与科学家密切合作,集体保存和培育更能适应干旱等气候风险的作物品种。他们恢复传统的农业技术来控制病虫害,例如将有机水稻生产与鸭子、鱼类养殖相结合。他们采用和推广传统的间作套种,增加农田里的生物多样性,更好地管理水土资源,这些社区一直与大自然协同合作以适应气候变化。

新冠疫情对交通运输的持续影响让农户发现,与大自然协同合作可以提高农村社区从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影响的恢复能力。他们在本地保存、繁育种子,可以安全地获得种子。他们种植多样化的作物,从而保证可以获得健康的、有营养的、负担得起的食物。许多农产品因疫情原因在当地畅销,降低了农户现金流中断的风险。新冠大流行期间,一些村庄的农户不能外出打工,但社区内的农业为他们提供了收入。许多农民健康快乐地播种、耕作、田间管理,消费当地生产的丰富多样的食物,与此同时,他们没有中断育种试验,为将来的更具有多样化和更具有恢复能力的农业提供种子!

尽管有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全球谈判推迟了,但中国的这些农村社区并没有停止与自然的协同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这方面得努力也使他们在新冠危机中更具有恢复能力。这些社区的故事强烈呼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项关于环境管理规划的研究。这项研究表明,与自然协同合作以适应气候变化(也称为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适应性)具有节约成本的效益,可以为社区带来广泛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各国政府正在考虑如何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确保粮食安全,在新冠危机之后如何建立更具复原力的食物系统,必须确保纾困政策和资金能够支持全面的解决方案,将人、自然和气候问题纳入进来,包括在实施方案过程中能够起带头作用的本地行动者。

农民种子网络近20年来在中国一直推动农业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管理的参与式行动研究。作为一家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农民种子网络的工作足迹遍布全国10个省份的30多个乡村社区,支持以社区为基础的农家种保存与可持续利用,促进农民和育种家之间的合作以加强农民种子系统、改善农民生计、提升农民尊严,保障国家种子和粮食安全。UNEP-IEMP和农民种子网络在行动、政策方面开展了全面多层次的长期合作,尤其是在社区层面。此外,农民种子网络和UNEP-IEMP总结了一系列有关社区如何适应和应对新冠危机和气候变化的文章,展示与自然协同合作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危机、变化并从中得以恢复过来。

关键词:气候、生态系统与生计旗舰项目,妇女赋权,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生物多样性保护

 

画册:新冠疫情下中国农民的生活,照片来自中国14个农村社区。

横沟子村的农户播种当地培育的多样性传统品种(图:卢国兴) 

在河北张家口,农民与科学家合作培育耐旱的大豆种子,并在新冠疫情期间成功播种(图:成鹏飞)

北京顺义的分享收获农场与农民种子网络合作,开始了10个西红柿“传家宝”品种参与式生态选育种试验(图:分享收获农场)

图为河北省王金庄村的旱作梯田里的间作农业,农民用小米、豆子等多种作物构建了多元的生态种植体系。农民还在周围的山坡上种植树木以防止山体滑坡和改善水质。(图:张艳艳)

江苏省昆山的悦丰岛有机农场,在收获油菜后,农民与农业农村局合作开展种子田试验,播种了30多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多样性试验。(图:汤耀中)

在云南省宁蒗县的油米村,农民忙着种植各种蔬菜,包括玉米、南瓜、黄瓜、芹菜、白菜、莴笋、辣椒、茄子等。图为两位妇女正在收集玉米种子。(图:杨世春)

在云南的宁蒗县的拉伯村,农民们种了两种当地培育的玉米品种。在新冠疫情期间,有些家庭成员无法再到城市找工作,整个家庭在村里一起播种。(图:和春梅)

图为云南丽江美丽的石头城村。恰逢大春种植,农民忙着在梯田上种植各种蔬菜,农户家里时令的瓜果蔬菜可以自给自足。(图:梁海梅)

村里的农事活动循着节气流转,今年受气候变化影响,春夏雨水较以往少。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弄律屯的农户使用当地种植的糯米做了五色糯米饭。当地农户种植水稻时,依靠鸭子来防控稻田里的害虫。(图:韦玉规)

在新冠疫情期间,许多地方的农户难以买到水稻种子。在广西横县的三叉村,当地农民一直在种植自己保留的传统品种,在疫情封锁期间,村民之间还相互分享、交换种子。图为当地农民在村里照料稻田。(图:黄英连)

图为广西渠楠屯。农民保护农田周围的自然环境,试验种植抗虫的豆类品种。(图:秋笔)

图1:广西古寨村,疫情期间,家里年轻人都困在家里,无法外出打工赚取生活费。通过村里妇女组织的合作社,村民每天到地里采摘佛手瓜苗卖给合作社,每天都有现金收入,靠这些收入撑起大家庭。

图2:疫情期间,种当季,吃在地。当地菜肴:炒佛手瓜苗为家家户户常见营养可口的饭菜。

图为广西常见的喀斯特地貌,雨季来临前,在更望湖撒上的荞麦已开花,静待荞麦的收成。山岭间的农田种了豆类、玉米、芝麻、木薯等,开辟了试验田种植花生3种芋头与玉米。(图:秋笔)

青海桥头村地处高海拔山区,妇女正在温室里劳作。(图:铁令梅)

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