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31,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主办召开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21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张林秀女士应邀出席会议,并做大会主旨报告。该会议线上线下同时举办,吸引14000余人次在线观看。
张林秀研究员在题为“提高粮食系统韧性,实现可持续生计”的大会报告中,强调了当前农食系统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及环境污染三大挑战,迫切需要生产端与消费端进行重大变革,才能提高农食系统韧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鉴于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贫困、生态系统退化和气候变化等多因素交错的现实情境,她指出综合途径是提高农业食物系统的韧性关键。大会报告以中心在“气候-生态系统-生计(CEL)旗舰计划”下,运用综合途径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实现生态系统改善、生计提升及气候变化适应性增强多赢的生动案例结尾,进一步加深了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对综合途径提高农食系统韧性的理解。
作为副会长,张林秀研究员还建议学会兼收并蓄,积极各学科与农食系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专家学者参会,从可持续视角推动学会发展壮大。张主任的报告受到了陈晓华会长的高度赞扬,肯定了报告内容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启发,并表示在学会未来发展中充分考虑该建议,增加学会的包容性。
图1 张林秀主任做大会主旨报告
中心研究人员徐湘博博士及博士生曹月明,在此次会议做口头报告。徐湘博博士以“土地规模、细碎化与小农户施肥:基于化肥中营养元素视角”为题,从氮磷钾元素层面分析了耕地规模化与细碎化对施肥量的影响,并且关注了土地流转的调节效应。曹月明以“农业社会化服务类型、提供主体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的影响”为题,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耕地转入行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展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转入行为影响的潜在路径及实证分析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会专家就两份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按照论坛评议要求,徐湘博博士和曹月明分别对南京财经大学刘余讲师、海南大学乔丹讲师,以及湖南科技大学谢冬水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
图2 徐湘博博士做分会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