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会暨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在京成功举行

  • 2020年12月19日  |  新闻

      2020年12月19日,《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会暨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在北京成功举行。本次活动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执委会办公室指导下开展,由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和农民种子网络(南宁市绿种扶贫服务中心)主办,得到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的支持。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二级巡视员、《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执委会办公室执行副主任与首席谈判代表刘宁及多位合作方代表出席开幕仪式并向活动顺利开展表示祝贺。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科研人员、政府官员、社会组织代表以及媒体朋友们约120人参加。围绕 “播厥百谷,藏种于民”的主题,会议现场设置了摄影展览、报告发布、讲座沙龙等系列活动,同时推出线上直播,通过影像展览、会议研讨、公众参与全方位展现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领域的成功经验。UNEP-IEMP主任张林秀主持开幕仪式,高级研究员宋一青博士宣布《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的正式发布,并做主旨演讲。

      在开幕仪式上,张主任表示,种子是农业的第一环节和社会的基础资源,对于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和构建可持续食物系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生态文明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将农民和大自然的互动智慧与科学研究成果相结合,以艺术美的形式呈现:传统农耕文化大地艺术摄影展呈现了中国6个省份12个乡村的自然与人文风貌,通过精美的艺术图片展现中国农民守护种子多样性和传统农耕知识的努力。《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跨学科的方法全面评估中国的种子政策,在20年卓有成效的种子就地保护、利用探索历程中积累的丰富案例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播厥百谷、藏种于民、合力创新、绿色转型”作为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的可行方案。

张林秀主任主持开幕式

      在《种子:全球挑战与中国现实》报告发布环节,UNEP-IEMP高级研究员宋一青博士以“感谢、汇报、礼赞”为主题,回顾了小农种子报告的成果及过去20年致力于推动农民就地保护种子多样性的探索,对一直以来关注、支持、参与的农民父老乡亲、研究团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希望大家能够在活动及之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有机会感受到来自农民、土地和种子的生机、温暖和力量。发布会的最后,多位参与报告撰写或给予指导的专家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报告做了精彩的评议。

宋一青研究员作专题报告

      此次活动也是中国科学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先导专项的成果之一。专项与多个机构合作,共同邀请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江苏、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青海、湖南等10个省市23个村庄的50多位农民代表参加。现场身着民族盛装的农民,他们从各地带来300多份丰富多样的种子和土壤,用这些鲜活的种子、土壤装点着活动现场,用鲜明的生命故事和浓浓的乡土气息传递着对中国农民世代传承的种子多样性保护利用的生命礼赞。

身着民族盛装参加活动的农民代表

观看发布会及沙龙的直播回放,请点击如下链接:

相关新闻

相关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关CEL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