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简体中文
English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学术讲座
十周年活动
论坛
研讨会
其他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OK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UNEP-IEMP合作主持的NSFC-UNEP项目“‘林业、水资源和生计’综合途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尼泊尔可持续发展”中期进展交流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3年04月06日
|
新闻
2023年3月31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NSFC-UNEP)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林业、水资源和生计"综合途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尼泊尔可持续发展"项目中期进展交流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顺利召开。项目中方负责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郝璐教授及其团队,项目外方负责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张林秀主任及其团队代表,香港中文大学等项目参与单位的课题骨干与专题负责人等30余位成员及专家在线参加了会议。南信大应用气象学院院长冯兆忠教授主持会议,科学技术处处长章炎麟教授致开幕辞,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衷心欢迎与感谢。 郝璐教授就项目阶段性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整体汇报,各专题负责人香港中文大学王朗博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白云丽副研究员,以及项目骨干余振教授、周德成副教授、张弥副教授分别就开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 UNEP-IEMP中心主任、张林秀研究员对过去两年的项目进展与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阶段项目推进方案与实施重点提出了指导意见与建议,期望项目各专题间加强沟通,优化已有研究思路、内容、方法与结果等;强调未来要加强对社区林业、水资源管理措施实施效果的研究。最后,张主任再次表达愿意进一步发挥中心的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助力项目研究成果在国际层面的宣传推广,以及研究成果对政策决策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其对于联合国层面各倡议、公约、宣言等的落地实施的贡献。 各与会专家亦就项目的未来工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郝璐教授表示,项目组将结合专家的建设性意见,围绕研究目标,积极协作,推进项目总体进展。 自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共同资助双方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以来,中心积极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协助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非洲与亚太地区科学家的合作申请,并积极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中心的协调与参与下,年均中选项目达4项。
联合国环境署服务司司长Sonja Leighton-Kone女士到访中心
2023年03月27日
|
新闻
2023年3月17日,环境署服务司司长Sonja Leighton-Kone女士首次到访中心,受到中心团队成员、环境署驻华代表处、中科院国际合作局的代表、及中心行政事务主管单位中科院地理所的代表的热烈欢迎。 在了解中心的主要工作后,Sonja 高度赞赏了中心作为环境署科学基石的作用,并感谢了中心在以科学解决现实问题与政策决策间的桥梁作用。她鼓励中心以全球视野考虑问题,从实际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呼应环境署成员国的需求以增强伙伴关系。她高度评价了中国科学院以提供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工作。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国际组织处处长庄岩先生热烈赞赏了中心、环境署在中科院与环境署的长期合作中所做出的贡献。与会人员还就如何加强中心与环境署总部的联系进行了热烈讨论。
东营市政府与UNEP-IEMP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
2023年03月09日
|
新闻
2023年3月8日上午,东营市副市长王秀凤率领东营市外事办公室一行访问UNEP-IEMP,与UNEP-IEMP主任张林秀及其团队举行了工作交流座谈会。双方肯定了自2020年7月东营市政府与联合国环境署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所开展的通力合作,特别是于2022年11月在东营顺利举办了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期待未来定期组织大会、扩大规制和影响。双方还讨论了世界入海口城市伙伴计划扩员、"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地实施、组织农业技术与绿色发展相关培训、促进双方人员互访等事宜。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孙志刚研究员受邀参加座谈会,分享了在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所开展工作的相关经验和建议。
《流动的种子活态的文化:纳西山地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短视频获奖
2023年03月06日
|
新闻
2022年1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与农民种子网络共同报送的短视频《流动的种子活态的文化:纳西山地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荣获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举办的"COP15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短视频征集大赛"三等奖。该活动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预热宣传工作的一部分。 视频展示了从2013年到现在,云南丽江石头城村等纳西族社区的农户从自发进行传统种子保育,到与科学家合作开展参与式选育种,并建立社区种子银行的实践过程。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和农民种子网络的支持下,石头城村成为课题组可持续生计提升与绿色发展示范点,并借由各类交流活动,进一步将示范点覆盖到周边的拉伯村、油米村等村落,组成了纳西山地社区网络。纳西山地社区网络的农户,在包括科学界、当地政府部门、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在内的各群体多部门的支持下,继承、发扬了传统民族文化中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摸索社区绿色发展模式,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UNEP-IEMP共同主办CBD COP15边会,倡导小农和农民种子网络发展
2022年12月22日
|
新闻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2022年12月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第二阶段"小农户、农民种子系统和可持续性"边会成功举行。作为唯一以农业生物多样性为焦点的边会,会议宣传了近二十年来在不同大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民种子和食物系统行动的经验、展示了基于社区的保护和农民主导的解决方案对扭转遗传资源失传、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恶化的有效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博士代表主办机构致开幕词,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在为小农户提供抵御风险和持续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采取集体和变革性行动来建立更具弹性的农业食物系统。张主任强调本次边会是一个跨越机构和学科界限的开放和包容的平台,希望与会者交流实际经验和创新举措,以更好的促进可持续发展行动。 张林秀主任致开幕辞 UNEP-IEMP研究人员、农民种子网络创始人宋一清博士作了主题发言,强调小农户是农业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单元,而政策的认可和支持会进一步促进小农户的基础作用。 会议最后,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了"支持小农户和原住民社区的蒙特利尔联合宣言",以促进多方利益相关者在农民种子系统改进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传统知识。
推行系统性方法,建立多方平台,驱动能源绿色转型——UNEP-IEMP主任张林秀博士在CBD COP15生物多样性与能源革命边会致辞
2022年12月22日
|
新闻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2022年12月16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应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GEIDCO)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博士出席生物多样性与能源革命边会并致辞。 张主任在代表环境署的致辞中表示,环境署一直致力于促进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以协调的反应和系统的解决方案推进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应对目前面临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地球危机--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条件恶化和环境污染。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是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主要因素,从全球角度来看,能源处于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治环境污染的第一线。认识到环境危机的相互交织和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相互联系,我们必须采用系统性方法、集体性和变革性行动,以推进能源和电力革命,确保人类的繁荣。张主任呼吁各方借助今年连续召开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缔约方大会的势头和能量,将能源、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关系的政策议程和行动联系起来,鼓励公共和私人资金用于生物能源和生物经济,建立一个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平台,以提高对连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能源革命的认识、知识和能力。 来自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大学、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环保协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经济论坛等的代表参加了边会。期间合作方共同发布了GEIDCO的研究成果《生物多样性与能源及电力革命》(Biodiversity and Revolution of Energy and Electric Power)。
UNEP-IEMP主任张林秀博士在CBD COP15边会“生态文明: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案例分享
2022年12月22日
|
新闻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14日下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生态文明: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边会在中国角成功举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大卫•库伯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出席边会并致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博士作题为《利用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来恢复生计: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实践》("Ecosystem-based approaches for resilient livelihoods: 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的案例分享。 张林秀主任指出,随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人们应该要意识到"气候、生态、生计"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中心倡导并实施的"气候、生态、生计"旗舰计划,尝试通过生态恢复来改善人类生计,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提供或享受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报告以中心在"尼泊尔社区渔业"和"云南纳西族小农种子系统"的研究为例,展现了社区的积极参与和各利益攸关方的相互合作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中的关键作用,并体现了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在改善家庭生计和实现可持续生计中的基础因素作用,证实了务农和非农活动的多样化不仅可以改善家庭生计还可以增强家庭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使用综合的方法需要科学家、生产者、消费者、行业从业者和政策制定者进行多学科和跨部门的努力,将科学知识与政策实施联系起来。此外,我们还应当认可女性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所做出的贡献,为女性赋能是取得成功的一大关键。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COP15-2)“认识自然、管理自然,促进农业和食物系统转型”边会成功举办
2022年12月22日
|
新闻
2022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欧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CRAES)和资本联盟联合主办的"认识自然、管理自然,促进农业和食物系统转型"边会,在蒙特利尔成功举办。边会强调了有利于自然的经济政策对于实现农食系统转型至关重要,并呼吁加强将自然的价值纳入2020年后的决策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和私营部门代表均表示支持在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中加强对自然对人类贡献的认识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和有弹性的农业食品系统。 "农业和食物系统的转型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衡量,我们应认识到影响农业和食品系统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决策的真正价值及其成本。"联合国环境署生物多样性和土地部门主管多琳·罗宾逊表示。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COP15会议主席黄润秋先生在欢迎致词中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认识和衡量不足是导致生物多样性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提到了中国在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中国从早期就参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项目。"在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及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价"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对TEEB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局限于在账面上计算天文数字般的区域生态价值。期待UNEP能够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建议,以在具体领域、具体场景中运用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的理念与方法,使得社会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更友好。"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致欢迎词 荷兰农业、自然及食品品质部自然与氮政策部长克里斯蒂安·范德沃尔指出,即使是像荷兰这样拥有很高效的农业系统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丧失也是一项挑战,因此推动向更有韧性的食物系统转型非常有必要。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并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认为,要"通过更系统、全面和科学地核算农业活动对自然带来的成本和效益,促进农业和食物系统的可持续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退化的景观"。 欧盟委员会环境总司绿色外交与多边主义部门主管阿斯特丽德·施梅克还介绍了欧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诸多倡议,指出转型应该涉及每一个层面和每一个个体,并特别强调要认识到女性和少数族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围绕如何从经济角度推动有利于自然的政策来实现食物系统转型,并将之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保持一致,来自政府、国际组织、学术界、商界和民间社会的代表进行了生动的讨论和互动,包括对衡量标准和框架的需求,以及未来的挑战和机遇。与会代表普遍认同农食系统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计的维持有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核算对农食系统活动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及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会议现场 边会吸引了100余人现场参加,另有更多观众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会议。
CBD COP15“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边会成功举办,张林秀主任作主旨报告
2022年12月22日
|
新闻
蒙特利尔当地时间12月12日,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联合国发展署(UNDP)、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以下简称"中心")、宜可城(ICLEI)、生态环境健康期刊(EEH)等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多利益攸关方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边会在中国角成功举办。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副执行秘书大卫·库珀、EEH期刊主编任洪强院士参加开幕式并致辞。 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博士发表了题为《加强科学家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多层次合作》("Enhance multi-level cooperation between scientists communities and NGO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的主旨报告,指出"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应被视为一个耦合系统,各方应当积极运用综合的途径与方法实现多重利益,利用"气候、生态、生计"的相互作用促进多方协同发展,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同时促进生态恢复并提供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应当充分利用《2020后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窗口期加强多学科、跨部门研究,并结合各利益攸关方的力量,积极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开展合作。此外,增强妇女赋能和促进性别平等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也是消除贫困和饥饿、改善教育和健康、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问题和其他目标的核心。 参会嘉宾合影
CBD COP15平行活动科学论坛成功举办,张林秀主任主持议题一并发表演讲
2022年12月22日
|
新闻
2022年12月11日至12日,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平行活动——第五届科学论坛在蒙特利尔成功举办。论坛旨在为科学家、决策者和其他利益攸关方提供平台,就科学、技术和创新如何推动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议题一"科学界在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的作用"由UNEP-IEMP牵头组织,UNEP-IEMP主任张林秀博士担任议题活动的主持人并发表了题为"加强科学家、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多方合作"的演讲。 张林秀主任指出,目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多重挑战,气候韧性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之一,而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需要将气候系统、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视为耦合系统。通过分享来自尼泊尔、缅甸、泰国、柬埔寨和中国的农村地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生计的案例,进一步强调了妇女赋能和促进性别平等、采用综合路径并通过跨部门和跨学科的方式凝聚各方努力、社区与私营部门参与、传统智慧和现代科学的结合,等方面在促进气候韧性方面的重要性。 论坛现场 在议题一的研讨中,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从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湿地、海洋)和粮食安全等多个角度讨论以科技合作和创新实现发展转型的最佳做法。议题的成果促进了决策的制定、监督并评估政府和企业的行动,并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和公众参与机制提供科学指导,以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突出贡献。来自缔约方大会的谈判代表和科学家,蒙特利尔地区的学生,以及缔约方大会的其他与会者,共计300余人现场参会,另有1930人次在线参会。 论坛嘉宾合影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