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简体中文
English
关于中心
中心简介
愿景和使命
发展历程
组织架构
指导委员会
科学委员会
中心团队
年度报告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中心战略
“气候、生态与生计”旗舰计划
中心工作
区域
项目
新闻动态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中心活动
学术讲座
十周年活动
论坛
研讨会
其他活动
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
发表文章
招聘信息
工作机会
实习机会
志愿者机会
联系我们
OK
×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
新闻
故事
活动预告
张林秀主任应邀参加咸海生态治理方案发布会议并致开幕辞
2022年12月20日
|
新闻
2022年12月1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关系(UNEP-IEMP)主任张林秀博士应邀在咸海生态治理方案发布仪式上致开幕词。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中亚国家合作伙伴共同举办。 张林秀博士在开幕致辞中阐述了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管理在保护地球、改善生活和发展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她祝贺各方联合启动"咸海生态治理方案"并高度赞赏各方为咸海和中亚地区进一步开展南南和南北合作积累的宝贵经验。她还重申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声明,即"咸海的未来在于跨境合作",并鼓励咸海地区继续强化跨学科研究和跨部门合作。 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曦教授详细介绍了"咸海生态治理方案",包括咸海萎缩的驱动力、负面影响以及相关治理措施方案。该方案指出,节水技术是中亚国家生态解困和发展需求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另有生物、物理、输水等多种措施可对咸海干涸湖区进行综合生态治理。
积极参与COP27,UNEP-IEMP成功共同主办“以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边会
2022年11月30日
|
新闻
11月6日至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成功举办。2022年11月12日,由农民种子网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以下简称"中心")、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和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基金会在中国角共同主办的"以生态农业与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边会,向全世界介绍社区、科学、企业和NGO多方如何参与和助力中国小农适应气候变化。 中心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张林秀博士在边会上致辞。她表示生物多样性为小农提供了抵御风险和不断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但还需要采取集体和变革性的行动,建立更加有韧性的农业粮食系统。UNEP-IEMP一直积极鼓励跨部门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并重点聚焦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合作。张主任表示,本次会议以开放的和包容的形式进行,跨越了机构和学科的界限。希望大家展示交流实践经验和创新举措,并讨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大家通过参与此次活动都能学到新知识,助力采取更多的行动。 张林秀主任致辞 UNEP-IEMP研究人员、农民种子网络发起人宋一青博士做了题为《从COP27至COP15:以小农户、科学界与社会组织的联合行动促进适应性,实现可持续发展》("From COP27 to COP15: Bridging Community, Science and Policy through Joint Actions of Smallholder Communities, Science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for Adap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的主旨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对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的作用不同,不同农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措施也非常多元,但小农户作为中国农业的基本主体并且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主体也应得到强调,特别是得到政策上的认可和支持。她指出,很多农村社区在疫情期间并未遭受严重影响,原因在于当地的生态文化系统和种子系统仍然在发挥作用,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和农户的生计。 宋一青博士做边会主旨报告 本次边会以线上和线下共同参与的形式开展,来自国际组织、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等8位嘉宾,通过主旨报告、对话交流等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建言献策。 除了本边会之外,宋一青博士还在15日参加了由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主办的"气候行动与生物多样性解决方案中的企业、金融界与政府参与"边会(Engaging business, finance and government in climate action and solutions for biodiversity),在16日参加了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IED)主办的"自然——作为本地主导的适应性原则的核心"边会(Putting nature at the heart of the Principles for Locally Led Adaptation)。
UNEP-IEMP参加柬埔寨“规划和监测的行动式学习”田野考察活动
2022年11月14日
|
新闻
2022年10月24日至27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信托基金(第二阶段)资助项目"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以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计可持续性"的支持下,项目团队在项目试点地点——暹罗省金边库伦国家公园组织了行动式学习活动。活动旨在厘清项目干预措施改善当地生计、并实现可持续景观管理的有效方式。在Edmund Barrow(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的带领下,活动首日学习小组与柬埔寨环境部的项目小组完成了有关"规划"的学习,后续两日来自项目试点干预受益方的四个社区保护区加入了活动,最后一日项目小组和暹粒省环境厅做了有关项目的总结与反思。来自UNEP-IEMP的项目协调人Tatirose Vijitpan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参与者72人(其中女性40人),活动收集了社区对项目干预措施的各类反馈。总的来说,大家认为迄今为止实施的干预措施(如,在腰果种植园中间种黑姜;用竹林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计改善;散养鸡;有机蔬菜种植)非常有帮助,且仍在实施这些干预。同时,仍需要一些更实用的知识。例如,一些黑姜种植地应位于斜坡或丘陵上,以避免因雨水过多,导致土壤下的黑姜腐烂。社区也充分意识到项目干预措施在改善生计和生态系统管理方面所带来的好处。此外,这些干预措施也因为解决了腰果种植园土地扩张需求与国家公园土地保护政策间的矛盾,而广受欢迎。因此,这些干预措施是有价值的生计改善的替代方案,也有助于防止因农业扩张而砍伐森林(特别是当地的腰果种植园土地扩张问题)。社区还提出了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总结的经验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占了参加活动人数的大多数,且在整个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图1 社区工作坊现场 图2 腰果间种黑姜项目点 此次活动的结果将成为项目其他知识产品产出的基础,特别是由UNEP主导的"地方和综合景观管理层面的监测、评估和学习(MEL)及行动式学习"的产出基础。
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在东营举行
2022年11月11日
|
新闻
2022年11月10日,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大会在山东省东营市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由山东省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主题是"江河奔海·共向未来",旨在推动世界入海口城市交流互鉴与合作发展。 大会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主论坛及五个平行论坛,其中开幕式和主论坛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山东省及东营市政府主要领导、多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主办单位和有关方面负责人等参加。 联合国环境署生态司司长苏珊·加德纳代表环境署在开幕式上致辞。她指出,入海口就像海洋里的热带雨林,尽管具有重要性,它们也处在全球三重环境危机的前沿,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环境污染。为此,她建议支持全球性措施来结束塑料污染、尽快通过《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全球框架》、激励公共和私人的蓝色金融,以确保从源头到海洋的经济循环及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充分投资。 苏珊·加德纳在开幕式上致辞 此次大会发布了有关研究成果、合作项目,宣布了世界入海口城市合作发展东营倡议,启动了世界入海口城市伙伴计划。作为大会的联合承办方之一,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张林秀主任及其团队线上参加了大会开幕式及相关论坛活动。
“全球生物质资源可持续性及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机制研究”项目年度进展交流会暨生物质资源经济可持续性研讨会在沪召开
2022年11月01日
|
新闻
2022年10月25日-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国环境署(NSFC-UNEP)共同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全球生物质资源可持续性及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机制研究"项目年度进展交流会暨生物质资源经济可持续性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项目外方负责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张林秀主任、项目中方负责人复旦大学王玉涛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明星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王成栋副教授及项目团队有关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图1 研讨会现场 会上王玉涛教授就交流项目阶段性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整体汇报,强调了发展循环生物质经济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项目组成员分别就开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张林秀主任对过去两年的项目进展与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下一阶段项目推进方案与实施重点提出了指导意见与建议,强调了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海洋污染等国际热点问题的关注。与会人员围绕"生物质资源经济可持续性"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落实"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生物基经济",推动全生命周期思想助力碳中和,促进气候变化治理等SDGs目标的实现。 图2 参会人员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 会议举办期间组织参会有关人员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现场调研,并与复旦大学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重点了解了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等相关情况,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UNEP-IEMP主任就“女性赋能助力可持续食物系统”的政策建议接受专访
2022年10月20日
|
新闻
近日,UNEP-IEMP主任张林秀博士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专访,介绍了中心近期有关"女性赋能助力可持续食物系统"的相关政策建议。以下为专访内容的概括性提要。 提及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张主任指出农业中的性别差异巨大,在土地利用、金融支持、信息技术使用等各方面,女性仍面临重重障碍。其他研究发现,性别不平等广泛存在于劳动力市场中。 促进性别平等障碍的消除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政策实践者与制定者的努力,尤其是在使用性别预算(gender budgeting)工具时,跨部门的合作是必要的。具体到农业领域,制定政策时就需要打开思路,使用综合性的途径与方法,考虑农业、教育、健康等的共同作用,以得到确保两性平等的政策。 遗憾的是在目前决定政策的各类因素中,"性别平等"仍是缺席的。提升"性别平等"意识,制定性别敏感政策(gender-sensitive policies)应成为共识。从科学制定政策的角度出发,在数据统计操作层面,应考虑使用性别二分变量,厘清并对照性别敏感指标(gender-sensitive indicators)等。 专访全文。 该专访亦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项目"贫困-环境行动"中"性别与农业"主题下的相关工作与推荐阅读资料https://pea4sdgs.org/ta-projects/gender-agriculture。
UNEP-IEMP和泰国驻北京大使馆就如何中泰两国生态系统恢复和生计改善寻求合作
2022年09月30日
|
新闻
2022年9月28日,应泰国驻北京大使馆的热烈邀请,大湄公河次区域投资项目集协调人兼UNEP-IEMP气候变化适应专家Tatirose Vijitpan女士出席了泰国驻北京使馆召开的大使馆会议,本次会议由泰国驻北京大使馆科技处公使衔参赞陈善意博士主持。 Tatirose Vijitpan女士介绍了UNEP-IEMP目前的主要工作领域,介绍了由UNEP-IEMP负责执行的联合国旗舰计划——气候、生态和生计(CEL)旗舰计划下的多个项目和活动,特别是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和泰国的相关工作,重点讨论了双方在生态系统恢复和生级改善方面潜在的可以开展合作的领域。Tatirose Vijitpan女士介绍了中心作为全球性的合作平台,动员中国专家参与项目,并促进南南合作的系列工作。 基于初步交流,并考虑了泰国当地政策决策者及农民的兴趣,以及中国作为竹林业相关的世界领先者的地位,双方提出了初步的合作计划,拟由中方向泰方进行竹林业相关的知识转移,以补充当地欠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希望藉由竹林业来促进当地的生态系统回复并改善生计。 为了实现该合作计划,UNEP-IEMP将在中国相关机构的技术支持下编写项目概念书。待合作协议达成后,泰国驻北京大使馆将促进泰国相关政府和机构参与并落实该计划。
【CEL讲座】碳中和与生物基经济学术讲座成功举行
2022年09月30日
|
新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于9月29日成功举办题为"碳中和与生物基经济"的气候-生态-生计(CEL)学术讲座。本期讲座主讲人为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上海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复旦丁铎尔中心副主任王玉涛博士,中心主任张林秀主持。讲座吸引了近200位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学生及其他相关方在线参与。 王教授以当前全球面临的气候变化威胁与实现碳中和目标为背景,分别对生物质资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基经济的概念、分类和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引发对生物基经济可持续性的思考。基于现有研究和相关文献,王教授从"路径、循环、韧性、耦合和博弈"五个维度介绍了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生物基经济可持续性研究,其中,在路径层面陈述了以造纸行业为例的生物质资源传统行业的碳中和转型路径;在循环层面阐述了生物基材料(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效应;在韧性层面讲述了面向气候灾害与环境风险的食物系统可持续性,结合福岛核废水排放计划等热点事件探讨了海洋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问题;在耦合层面指出了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关联与反馈效应对水资源、土地利用及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在博弈层面论述了面向SDGs的食物供给与生物能源的竞争关系。最后,从新技术(产品)的环境效应评估、气候变化对生物质资源的影响以及生物质资源的时空变化对经济社会系统的冲击等角度提出了研究展望。 线上学术讲座现场 在互动环节,王玉涛老师与会人员就数据收集、情景分析方法、生物基产品的推广和生物质经济与粮食生产以及贸易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发展生物基经济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UNEP-IEMP"气候-生态-生计(CEL)"旗舰计划运用综合途径实现生态系统管理、保护与生计发展共赢的重要议题。本次学术讲座的成功举办有助于与会人员深入了解和思考生物基经济的可持续性问题,为跨学科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心与国内科研机构、高校的沟通与交流。
联合国出版物收录UNEP-IEMP在亚非的南南合作成果
2022年09月15日
|
新闻
2022年9月12日,在第十九个联合国南南合作日到来之际,联合国出版物《以南南和南北合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第四卷》(Good Practices in South-South and Triangular Coope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Volume 4)正式发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及中科院研究团队合作伙伴的项目成果被收录其中。 在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该出版物记录了基于地面实证的130余个优秀案例,充分展示了全球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跨境合作、知识转让及其在当地经济和社会条件下的高度适用性。UNEP-IEMP及其合作伙伴协作并贡献了其中三个南南合作案例。 针对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2零饥饿,团队分享了"赞比西河流域粮食安全的农情监测云平台"案例,重点介绍了为莫桑比克政府定制的CropWatch平台,该平台用于国家层面的农业气象预测并改善农业作业模式。针对服务可持续发展目标15陆地生命,团队分享了在中亚和非洲萨赫勒地区所做的促进生态系统恢复的合作工作。在"以南南合作和生态恢复连接世界两大沙漠"的非洲绿色长城案例中,着重分享了在撒哈拉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开展的一系列生态恢复与南南对话工作的经验;"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生态屏障"案例则侧重介绍了咸海干涸河床生态恢复和盐碱地农业的工作。 优秀案例:赞比西河流域粮食安全的农情监测云平台 优秀案例:以南南合作和生态恢复连接世界两大沙漠 优秀案例: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建设生态屏障 以上南南合作成果集中展示了向其他亚非国家转让、本土化和推广各类中国技术和最佳实践方案方面的不懈努力,该工作也是UNEP-IEMP作为联合国环境署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发起的首个南南合作中心的核心工作任务之一。以上成果的取得与共享均得到了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环境署联合计划对合作项目的大力支持。
柬埔寨举办以人工竹林促进生态修复并改善生计的培训活动
2022年09月14日
|
新闻
2022年8月22日至24日,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国信托基金(第二阶段)资助的"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框架下以生态系统管理提升生计可持续性"项目为依托,柬埔寨政府环境部组织了"以人工竹林促进生态恢复并改善生计"的培训活动。培训在项目试点地——暹罗省的金边库伦国家公园举行。来自国家公园内的社区保护区(CPA)等地的共58人(含20位女性)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讲解了人工竹林的基础知识,展示了如何在利用竹林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为社区保护区挣得附加收入。具体培训内容即有包括竹林资源和发展概况、竹林管理、竹林繁殖与种植、可食用竹笋职工之余加工、竹林价值链及原材料应用等的理论知识,也有竹林繁殖、育苗和管理等的实地操作演练。通过实地活动,参加学员们现场讨论了如何将竹林纳入现有的腰果园,以竹子取代老化的(低产量的)腰果树来实现多样化的收入。讨论活动也激发了学员们将其它一年生作物(如生姜、菠萝)纳入腰果园的想法。 培训现场 实地操作演练 金边库伦国家公园的当地社区大多以种植腰果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种实际操作性质的培训活动为社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让居民了解更多的可以改善生计的方式方法,同时有助于防止因农业扩张(如该社区的腰果树种植)而毁坏森林。此外,应柬埔寨团队的要求,UNEP-IEMP邀请了在北京的国际竹藤组织专家录制了培训视频,分享相关的知识、经验、教训和建议。 本次培训活动受到学员们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全员"满意"的评价。感兴趣的社区居民可以在社区旅游中心的树木苗圃领取由主办方提供的竹子秆,以便培训后种植。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