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2021年08月23日|新闻
2021年8月13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下,由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持的"‘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开发指南编制:禁止开发区域的识别及风险控制"项目中期咨询会成功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由UNEP-IEMP 项目部主管王国勤主持,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等单位的咨询专家,中心主任张林秀博士,以及项目相关方代表及骨干参会。 图1项目中期线上咨询会成功举行 张主任首先对与会人员表示了欢迎,并表示 "生物多样性"作为当今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的背景下,重视项目开发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走出去"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绿色一带一路项目代理主任刘颖女士介绍了世界自然基金会所的发展背景以及设置的项目领域,围绕项目的立项背景,系统阐述了本项目的目标与期待的产出,期待项目报告能实现对以往报告的完善和深化,以便报告使用者能够更加积极地推动各行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室主任田舫先生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工作进行了介绍。 项目负责人徐湘博博士详细介绍了项目背景、项目目标与任务、项目中期进展,细致梳理了项目指南中调研、引用、考证的各类文献报告资料,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并介绍了项目后续的工作计划及待解决的问题。 在专家讨论环节,咨询专家就项目指南初稿、未来工作计划以及成果呈现方式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指出了指南初稿在结构框架、指南的定位、内容、应用场景、适用性等方面的问题,并就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提出了指导意见。 本项目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企业具体做法角度出发,致力于提出可行的方法学识别潜在"禁止开发区域"以帮助企业、金融机构、决策者等利益相关方采取更加充分的风险控制和缓解措施,减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影响,在减少实施主体不必要损失的同时,切实落实绿色"一带一路"发展的理念。
2021年07月16日|新闻
2021年7月11-13日,2021生态文明论坛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成功举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主任张林秀博士受邀参加7月12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并于当天下午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在题为"通过综合途径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社区生计"的主旨演讲中,张林秀主任强调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相互关联的特性,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由生态系统退化、气候变化和贫困所构成的恶性循环。张主任在演讲中介绍了关于依托于联合国环境署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生计旗舰计划(CEL Flagship Programme)提炼的综合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中的有效性,并强调了发展绿色生计的重要性。分享了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应用该综合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有益探索。 张主任演讲中分享的关键信息有: 关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运用系统思维和综合途径以发挥协同效应,协调各方需求并解决问题; 将发展绿色生计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的计划与实践中,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消极影响。这一做法,亦应成为解决自然问题时的主流方式之一; 在实施层面,强调社区参与、女性赋能、传统智慧和现代科学知识的融合、非公共部门的参与,以及建立长期伙伴关系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开展运用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与生计的综合方法解决省体系统所面临的的问题是有效的,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该方法有必要通过南南合作的平台加以推广和应用。 张林秀主任应邀发表主旨演讲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致力于汇聚官产学媒民及其他各界决策者开展交流与合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分享知识与经验,从而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该论坛是中国最早创办,经国家批准的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平台。